12月2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智慧树”教学运营团队的30余位外语类教师和专家,相聚在我校中北校区举行的“外语类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共议外语类在线课程的开发、设计、应用。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丁旵明、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俞黎阳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今年年中以来,外语学院全力以赴,先行建设四门在线开放课程,分别是袁筱一教授的《法国现代文学经典》、陈弘教授团队的《澳大利亚纵横》、尹松老师团队的《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杨建培老师团队的《德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迄今,这四门课程的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不久将上线运作。此次会议旨在推介这四门课程、研讨在线课程的运作、总结和反思在线课程的规划和建设。
丁旵明高度赞赏外语学院院长、书记亲自上阵、齐抓共管,对首期四门课程的建设速度和质量表示满意,并鼓励学院再接再厉,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上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取得更大的成果。他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及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它实现了从资源分享到教学分享的飞跃,对实现教育公平有着重要意义。
教务处副处长丁旵明发言
袁筱一代表外语学院,对各位嘉宾和与会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也殷切盼望我们的在线课程建设工作能得到大家的大力支持。
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致辞
会上,播放了四门课程的宣传片,袁筱一、侯敏跃、尹松、杨建培代表各自的课程团队,介绍了课程的选题和设计思路,分享了课程建设的经验。袁筱一高屋建瓴地指出,好的课程在建设之初就需要考虑课程目标的选择:是否能够结合时代的背景和需求培养人才,是否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学术发展的最新进展,怎样针对选课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模式,分清楚哪些是时代赋予的独特资源。
同济大学德语系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黄克琴教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日本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许慈惠教授,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上海市外文学会副秘书长、华东理工大学颜静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李建英教授,上海群韬文化传媒公司领导彭伦先生,作为会议特邀嘉宾对四门课程的建设进行了精湛的点评和指导。
李建英和彭伦一致认为,《法国现代文学经典》课程中的作家和作品凝结了袁筱一教授的大量原创翻译,讲稿也是在既有出版精品的基础上再次修订完稿,非常值得期待。许慈惠说,《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是一门非常好的课程,课程团队的四位老师均是日本留学归国的博士,选题就是各自擅长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这门课程将惠及所有的选课学校和学生。黄克琴在点评中说,目前各大平台上的德语类课程少之又少,而且偏重语言技能,《德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的特色在于人文文化的传递,课程定位通识,这将惠及全国高校德语及非德语专业的学生,尤其适合二三线城市高校的学生进行选读。颜静兰对《澳大利亚纵横》这门课程给予了极大的期望,对课程团队的三位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们在课程的建设中,将智慧与知识进行了贯通,这门课程将有益于我国的国别教学和研究。
课程建设完成,课程运行伊始,如何使用课程、如何用好课程,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赵璧老师,针对上外的《翻译有道》课程,跟与会者进行了课程运行的分享。《翻译有道》被评为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已经运行了三个学期,进行了两次更新。赵璧介绍了诸多课程运行的经验,比如专业与非专业学生的学习、选课时的针对性问题,助教老师与主讲老师的关系和配合问题,如何通过作业、考试和互动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等。来自智慧树的运营主管焦红娟,为各位老师介绍了智慧树专业、全面、全流程的运营服务体系,为与会者尤其是外语学院老师们提供了信息和经验。
最后,俞黎阳对本次会议作总结发言。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俞黎阳作总结发言
俞黎阳对与会专家和老师、外语学院四门在线课程建设和本次会议的合作方智慧树网、外语学院四门课程的团队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四门课程的上线工作和后续在线课程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期望。他表示,外语学院鼓励课程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示范性强、适合网络传播与学习的课程建设成为在线开放课程,并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运行,将我院优质教育资源推向社会、服务社会,鼓励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他由衷地希望四门课程为我国高校教育“互联网+”的改革,增添来自华东师大外语学院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撰稿:侯敏跃、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