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指针》一文的重要思想,2020年11月18日下午,2019级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在外语楼221举行“扶贫扶智,教育强国”组织生活会。本次会议由“英美文学党小组”主办,2019级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联系党委委员、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闫露,外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叶青及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由郭利莹同学主持。
11月初,支部成员一起学习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指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参与教育扶贫的感想。
耿路远同学首先分享了暑假开展的教育扶贫项目考察——《安徽省阜阳市的教育扶贫之路——以颍州区三塔镇九年制学校为例》。她和组员从扶贫干部、扶贫老师、贫困家庭父母、贫困学生四个角度分别编写问卷和访谈提纲,并进行实地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她们了解到该校从六年前就开始负责附近两个村的贫困学生,校长办公室还专门设有“精准扶贫专柜”存放贫困学生的资料;当地村支书也积极深化扶贫政策,主动探索教育扶贫的新思路,与学校、家长协同开展教育扶贫。根据调研情况,调研组帮助当地建立了线上成长树洞群,并根据师生需求捐赠了绘本,给予当地学生实质性的帮助。
随后,陈若兰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了四川凉山的教育扶贫案例——“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她谈到,在过去的大凉山,失学、辍学成了常态,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张逸闻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了上海的教育扶贫案例。在多年的对口帮扶中,上海逐渐形成了“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工作方针,也开创出一系列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的精准扶贫新举措。
根据活动主题,支部同学们纷纷分享学习感悟。张成成谈起了另她感触颇深的支教经历。知识改变命运,贫困的人生更需要教育的介入。对于个人而言,接受教育是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突破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人们挣脱贫困枷锁的有力武器。王丽川同学分享的主题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郸城教育扶贫在行动”。近年来,郸城县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思路,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线,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着力抓实控辍保学,实施贫困家庭就学子女精准资助,教育扶贫成效明显。郭舒昱同学谈到她最大的感受是教育对个人、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重要性。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精气神,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高政治站位。
最后,闫露对此次党组织生活会进行了总结。身处培养未来教育者的师范大学,我们当下的经历和未来要承担的使命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本次活动关注到了当下最重要的教育扶贫问题,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可以充分了解中国国情以及脱贫攻坚的时代壮举。闫露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思考如何用自身努力回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撰稿人:罗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