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由日语系主办的学术研究交流圆桌会议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204顺利举行。
参加本次会议的学者有本校外语学院日语系潘世圣教授、社会发展学院王晓葵教授等十多位师生、以及以日本京都大学地域研究综合情报中心副所长贵志俊彦教授为首的六位日本学者。交流会以“2016东亚论坛”为题,学者们围绕近现代东亚各国间的交流交涉,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各层面就各自的专题研究做出了精彩的报告。
贵志俊彦教授是“从非文字史料看东亚百年纷争与协调的轨迹”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他的报告题目是“日中海底电缆建设事业的历史记录与记忆”,揭示了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后,在政府间合作并未取得显著进展的时期,日本民间企业积极企划并得到中国政府批示的海底电缆建设事业在困难中起步,并在日中双方的努力下完成了建设,这不仅是两国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宝贵经验。
另外,为打破以往以文字史料为主的研究方法,此次会议强调了“非文字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例如日语系唐权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从清末得胜图看民众眼里的甲午战争”,利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与大英图书馆2014年举办的“绘画中的日清战争锦绘・年画和公文书”展出的石版画,结合《申报》、《点石斋画报》等同时代史料,论证了存在于平民大众心中的战争幻象。又如日本千代田区立日比谷图书馆研究员长谷川怜同样利用大量日本以及俄国的战争画,分析了日本大众对日俄战争的印象以及这种印象的历史形成及变迁。而神户大学西村阳子副教授则利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的4万多张华北交通图片,展示了文字史料所无法反映的中国华北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城镇变迁。
会上共计十位学者做口头报告,议题丰富、内容充实,通过和与会学者的讨论交流,明确了研究意义,收获了宝贵意见。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促进彼此的科研进步以及开展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