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14级本科生陈雨萌在今年举办的全国澳大利亚研究翻译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名列全国第二名。

      全国澳大利亚研究翻译竞赛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我国最高规格的澳大利亚研究翻译竞赛,今年已举办第五届。据悉,今年有400多名来自全国高校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赛。

      在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老师的指导下,陈雨萌同学精心研读了竞赛译文原文,对原作涉及的澳大利亚历史、社会、文化等背景进行了细致钻研,取得了全国亚军的好名次。大赛评委会表示,陈雨萌同学的译文“理解精准,译笔优美、流畅”。

      据悉,陈雨萌同学曾于2014年参加我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组织的交流,赴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学习一学期。这段交流学习的经历使她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成立最早、成果最丰的澳大利亚研究机构之一。中心不仅重视科研,同时也积极开展教学工作,组织学生活动,在国内高校享有较高声誉。

 

附:第五届全国澳研翻译比赛参赛获奖感受

      收到“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第五届国际研讨会”会议的邀请邮件时,我正在返回上海的高铁上,草草瞥了一眼邮件,没有想起四个多月前参加的翻译比赛,差点将这封邮件当做诈骗放进垃圾箱。回过劲儿来之后高兴得在出站口蹦跶了几下,觉得彼时夹在期末考试和各种deadline之间,反复的斟词酌句和纠结苦恼都得到了意外圆满的回报。

      决定参赛的时候,我并没有对拿奖有太大的期待,更多的是因为对澳大利亚的热爱。

      大学二年级时,通过澳研的交流项目,我去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刚刚结束一年的英语专业学习,国外全英文的课程、每周几十页的阅读材料和要求严格的paper-writing对于我来说都是挑战,但是澳洲人挂在嘴边的“no worries”和随处可见的蓝天白云花草绿树保证了我每天的愉悦心情。我很快爱上了这个国度,这里的天、这里的海、班车上乐呵呵的胖司机和校园里每天中午试图从我碗里偷食的鸟,都让我在回国后时时怀念。

      回国后,我选择了澳大利亚文学的课程,关注着澳大利亚的新闻,甚至有意保留了一些澳大利亚口音,希望能留住自己和澳洲的缘分,也能继续加深对澳洲的理解。

      而这一次,是我在对澳大利亚的热爱和辜负老师期待的担忧下,第一次做长篇英文到中文的翻译。

      对于我来说,“翻译”一直是一件让我窘迫又充满诱惑的事情。窘迫在于文章和对话的翻译往往会让我看到自己在人文社会方面的积累和理解的不足,还有语言表达的匮乏;而诱惑,则是在对于复杂长句的细细品味之后豁然开 朗的瞬间,每一次语言的转换都是成长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

      这一届澳研翻译比赛的文章是David Malouf的A Spirit of Play: the Making of Australian Consciousness。节选原文一千余词,我的翻译终稿有近一千八百字,选文呈现了澳大利亚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对于变化的接纳和态度的转变,内容涉及澳大利亚的历史变迁、政治和人文风情,仅仅看字面意思很容易有歧义和误读。

      尽管我在LTU和华东师大的课程上都接触过澳洲的历史,但是这篇文章于我依然是从全新的角度对澳大利亚进行的解读。其中提到的澳大利亚现状——在星空下用餐的食客,在工作时间之外尽情玩乐的人们和澳大利亚人对于各种族的包容都和我记忆中的澳洲完美契合,也因此,文中对于这片土地上半个世纪前的拘谨、刻板和“白澳政策”的描写也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毫不夸张地说,翻译的第一稿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一句话看着是不别扭的。从决定参赛到最后交稿的短短一个星期,我查阅了不少资料,逐字逐句地推敲,结合自己在澳大利亚的经历反复体会原文中的含义,再从自己贫乏的中文储备中寻找最恰当的表达。一些英文当中相当简洁常见的句式句型,当要翻译成中文的时候,都无法用三言两语表达清楚;题目更是拟了五六个版本,最后将”A Spirit of Play”翻译成“自由精神”,也是在反复研读全文后,带了一点搏一搏的心情做的选择。

      期间收集了一些同学好友的意见,陈弘老师也在我修改的过程中提出了风格上的建议和理解上的帮助。

      最后想说的是,因为这个奖项能够参加“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第五届国际研讨会”实在非常荣幸。离开了大学校园来到会场,接触到不同立场和角度的观点,让我对于“澳洲研究”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研讨会上来自中澳双方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展示和交流,参会者也在会议之间的茶歇对议题进行各种激烈的讨论,对于学识尚浅的我来说,仿佛是面对汹涌浩瀚的海洋,身在其中难免觉得overwhelming,但更多的是觉得每一捧海水都是收获。

      而会议之外,我有幸和来自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的Angela进行了non-political的交流,也同一些来自其他高校和澳洲的学生交换了翻译的经验和关于澳洲的想法体验。

      总而言之,这次比赛的收获与回报远远超过了我苦思冥想准备译稿时对结果的期待,也算是生活对于每次面对机遇和挑战都(过分)认真和紧张的我的一份鼓励。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