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27日(星期五)上午10:00-12:00,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95场”《从“竹内鲁迅”到“丸山鲁迅”、“伊藤鲁迅”》,在外语学院319室举行,以日语系为主的外语学院教师学生、以及中文系和历史系的部分学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日语系唐权副教授主持。

主讲人靳丛林,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吉林大学中日文学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靳教授长期以来从事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研究和鲁迅研究,著有《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并有译著《从“绝望”出发》(竹内好著,北京三联书店2013)。近年以来,在日本的鲁迅研究、特别是竹内好的鲁迅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靳教授在讲座中对“竹内鲁迅”“丸山鲁迅”“伊藤鲁迅”的具体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梳理阐释,指出“竹内鲁迅”对鲁迅进行了独特的解读:1、将鲁迅还原为文学者,提出鲁迅思想的核心是以挣扎—抵抗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生命抗争过程,即不断进行自我否定,批判现实,寻找理想之路。2、政治与文学之关系的悖论:“政治和文学的关系不是从属关系、相克关系。迎合政治或白眼看待政治,都不是文学。真正的文学,是在政治中破除自己的影子。就是说,政治与文学的关系是矛盾的自我同一的关系。……真正的文学不反对政治,只是唾弃由政治支配自己的文学”。3、藉鲁迅反省日本历史上的侵略战争和“优等生”文化。而“丸山鲁迅”则以“革命人”鲁迅像解答了竹内好以文学者形象来阐释鲁迅“抵抗”、批判现实的斗争。他通过鲁迅的行动轨迹,追溯鲁迅大半生的革命历程与文学之路,证明鲁迅的“抵抗”与批判精神(内在的革命诉求),就存在于十分现实的外在行动(鲁迅的创作)即“革命”当中。丸山升从变革日本的立场来研究鲁迅,沿袭了竹内鲁迅的神髓。而“伊藤鲁迅”继承了“竹内鲁迅”精神并加以发挥,“把竹内的‘文学的自觉’,改换为终末意义上的‘个的自觉’”,即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核心理念的“个人主义”。

主讲人通过三位学者的鲁迅研究,展示了日本鲁迅研究的独特视角和学术意义,为听众、尤其是年轻学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材料。报告结束后,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听众提出诸多意见和问题,主讲人一一回答,现场气氛热烈踊跃。(徐瑶)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