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外语学院2019级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举办了四月份的组织生活会,由“英美文学党小组”主办。
四月伊始,支部成员提前观看了CGTN武汉战役纪录片The Lockdown---One Month in Wuhan,并在群里分享了感想。耿路远同学认为,纪录片的叙述方式并没有刻意煽情,可观看的人还是会情不自禁眼眶湿润,因为光是事实本身就让人唏嘘不已、满目热泪。除了医生,还有很多普通人在国家危难一刻承担起“匹夫之责”,我们所能做的除了表达,更要行动,要牢牢记住牺牲的英雄和此次疫情的经验教训,为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敲响警钟。
4月15日下午3点,党支部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组织生活会,会议在“腾讯会议”上召开,由支部成员郭利莹同学主持,支部18名师生党员参与。
首先,王丽川同学带领支部成员学习了教育系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讨论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纲要》总体要求及如何从“明理、共情、弘文、力行”四个方面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体系,介绍了六大近期重点举措和组织保障措施。
随后,张成成同学与支部成员分享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她首先指出“新时代 新教育 新体制”中的“新”的内涵——学习新的知识,捕捉新的信息,跟上时代脚步,继续向前发展。此外,她还分析了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问责机制改革、督学聘用和管理改革以及督导保障机制改革。她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一份力,从小事做起,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对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接着,会议来到了“心得分享”这一环节。康雅丽同学以哲学为切入点,从语言僵化问题探析了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践行。此外,她还以“共情”和 “切身”出发,强调了发挥主观想象能力的重要性——我们不光要深刻了解爱国主义背后复杂的历史事迹,还要用心灵之眼看到历史背后有血有肉的真实,让爱国主义不再只停留在字面含义,而是付诸实践。
罗梦玲同学以“荆楚大地上的悲悯与诗意”为题,与支部成员讨论了疫情下的中国社会、人类本性以及悲悯之情。一场疫情让人们得以窥见社会、人性的方方面面,光明也好,灰暗也罢,都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人的诗意栖居是在不断地消弭苦难、崇尚希望的过程中达到的,这次疫情的爆发折射出人人皆有的悲悯之情。人世间不仅仅有悲悯,还有诗意——日本驰援中国的抗疫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也回赠诗意,赠予日本的救灾物资上印着“应知扶桑东,明朝浴晴日”、“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这些蕴含着中日人民友好祝愿的诗句给处于疫情中的人们带去了希望和美好。如今,国内的状况已然好转,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正艰难地同病毒作斗争,她衷心希望荆楚大地上的悲悯与诗意远播四海,人类社会早日恢复色彩斑斓的样子。
张逸闻同学以“万众一心”为题,叙述了疫情下温暖人事。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近乎是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疫情开始,谴责和抱怨四起,但通过那些在除夕夜告别家人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那些忙碌在城市街头的快递外卖小哥,那些服务于社区基层的党员和市民干部,人们领会了万众一心的真正含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将最好的医疗资源送往武汉,无数医疗人员放下家庭、放下新年假期,救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于水火。而武汉之外,全国采取了一对一的方式帮扶湖北省。湖北之外,所有城市都在倾尽全力控制疫情的扩散,所有市民都在身体力行地做着贡献。这种向心力已经凝聚成团,释放出最强劲的力量。
通过此次组织生活会,支部成员不仅学习了教育系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还了解了《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此外,三位支部成员还分享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不光要了解历史事迹,还要用心灵之眼看到历史背后有血有肉的真实,将爱国主义化为行动、付诸实践。此次疫情中,荆楚大地上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喷薄而出,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的向心力释放出最强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