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2日上午10点,外语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的10名同志们在外语学院116教室开展了4月份的党组织生活活动,主题为春光四月,体验生活之美。此次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上海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鼓励同志们付诸实践,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好;二是以热缩片为材料制作手工艺品,体验心灵手巧之美。

  首先,程晓红、傅越同志组织了以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讲座。

  讲座内容细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了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主要向同志们介绍违反规定的三类情形以及相应惩罚措施。接下来是向同志们介绍上海生活垃圾的主要四大分类,也就是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除了了解每一类垃圾的具体含义和划分标准外,同志们也一起学习了处理垃圾时需要注意的投放手段。认识了四大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具体投放注意事项后,接着一起学习在垃圾投放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比如将厨余垃圾装在塑料垃圾袋内就直接扔进标有湿垃圾标志的垃圾桶是错误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应是将两者分开投放。

  为减少同志们对于垃圾分类更多的疑惑,在学习中带着同志们认识了一款微信小程序——“垃圾去哪儿了。通过以酸奶盒为例的实际的演绎操作,同志们一起学习如何使用这一小程序来解答自己遇到的困惑。

  垃圾分类事小意义大,垃圾处理是社会的责任,作为党员同志更应该率先垂范,坚持做到一分类,一严禁,两分类,督促身边亲友支持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支持环保。

  为了不负这明媚的春光,也为了缓解大家的课业压力,在垃圾分类学习的活动之后,外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的潘俊韬、汤杰同志又紧接着组织了一场手工制作活动,主要是通过热缩片制作挂件和胸针。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丰富多样,有热缩片纸、热风枪、打孔器、水溶性彩铅、挂绳、珍珠、胶水等。


  制作过程中,同志们先在材料纸上画出图案,上色,将图案剪下来。然后经过热风枪的烘干定型,使热缩片基本成型,再通过压制固定,最后用装饰材料加以点缀,就大功告成了。以下是同志们的成果展示。


  同志们通过制作手工,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和完成作品的喜悦和自豪感。在制作过程中,大家有说有笑,互相帮助,既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又增进了党支部同志们的友谊。

  总之,这次党组织生活活动是非常成功,难忘的,同志们不仅学会到了垃圾分类的方法,为环保作出一份贡献,也体验到了制作手工的乐趣,既收获了环保之美,也收获了心灵之美。

撰稿:潘俊韬、汤杰、程晓红

摄影:汤杰、程晓红、傅越、谷佳雨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