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风和的四月,外语学院关工委响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号召,于424日下午在外语学院工会小家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文化对对碰——跨文化交流中的小确幸”的分享交流会。四位关工委老师们亲临现场,以“跨文化适应”为切入点,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海外访学进修时的经验与感悟。

蒋范琛老师首先说到:“在出国以前,我们在思想上应该具备一个明确的目的。”她生动地讲述了自己80年代在美国访学时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文化冲突。提醒学生们在海外交流时要学会不断调整心态,来积极面对中西方文化冲突。

何慧敏老师分享了她作为公派进修教师在巴黎授课的经历,并向学生们展示了当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法语教师所组成的班级合影。她表示:“在留学交流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接纳不同文化,懂得吸取不同文化中好的部分,并从文化上、情商上以及信心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杨珠樨老师总结了她在留学时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由最初对异国新鲜事物始终兴奋不已的“蜜月期”,到文化冲突日益加剧、不适应感逐渐强烈的“排斥期”。杨老师指出,面对负面情绪时,我们不能以消极态度来封闭自我,只有通过主动的跨文化交流才能步入新一阶段的“调整期”,在有效的互动中突破自我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

黄惠芳老师建议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做人、怎样锻炼自己成为一个足够强大的人。她指出同学们应该确立个人的长远定位,抱着对长期目标的追求坚持投入足够的努力,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毅力。

关工委老师们真挚热情的分享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同学们。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疑问并得到老师们积极的回应,原本计划一个半小时的座谈活动延长到了两个多小时,同学们表示本次分享交流会收获颇丰,老师们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对他们今后的跨文化交流有许多启发和借鉴。在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本次分享交流会圆满结束。(撰稿:徐佳颖、摄影:李舒羽)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