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碰撞·未来

第三届大夏跨学派语言学论坛在校隆重召开



论坛介绍

  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主办的语言学研究盛会——大夏跨学派语言学论坛隆重拉开帷幕,该论坛自2017年开始举办,始终以学术研究为根本追求,提倡轻形式重实质,注重专家学者的交流与研讨,让思想与学术成为会议重心


  至今为止,共有来自40多所院校近50位各领域一流学者受邀参加论坛包括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知名学府的语言学专家。举办三年来,参与论坛的教师、研究生数量超过600人,形成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聚焦“语言多视角探索”的第三届跨学派语言学研究盛会



  2019年4月26日至27日,“第三届大夏跨学派语言学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206报告厅召开。

  本次论坛聚焦语言的多视角探索从语言哲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邀请来自9所院校的12位语言学各主要研究领域的专家做主题发言和学术对话,从语言学各学派交流互补的角度出发,分析国内语言学研究面对的挑战,并探讨应对之策。


  本次论坛的开幕式由我校外语学院副院长杨延宁教授主持。杨延宁首先对参会专家、老师和学生对此次论坛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指出,秉承前两届的办会宗旨,本次论坛聚焦语言的多视角探索,期待通过这次主题讲座和学术对话了解语言学不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促进学派之间的交流,展望未来语言学发展的前景。



专家就专业领域开展专题报告及学术对话


  开幕式后,专家们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开展了主题报告,两天的论坛时间里,参会者聆听了12场报告,参与了3场对话


4月26日上午

讲座及对话


  上海外国语大学金立鑫教授首先从三个语义角色与两个名词短语论元之间的语法配置逻辑出发,在讨论了两大历史难题,即“王冕死了父亲”、“台上坐着主席团”的基础上,做了题为《普通话论元配置混合模式的语法后果》的报告,分析了“把字句”的结构基础及功能动因。



  福建师范大学谢朝群教授基于Sacks(1984)提出的”doing being ordinary”的概念,以新浪微博博主著名企业家马云的个人微博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马云如何通过“普通事”建构并不普通的个人身份,扩宽了网络语用学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张吉生教授从音节是有声语言的自然属性出发,做了《手语如何也有音节?》的主题报告,向听众阐释了音节是手语不可或缺的语言结构,是手语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的理据。


  专家报告之后,第一轮学术对话由我校何刚教授主持,金立鑫教授、谢朝群教授、张吉生教授就所在领域的研究发展和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对话,并回答了师生的提问。



4月26日下午

讲座及对话


  4月26日下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洁以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现象为导入,做了题为Reasons for phonetic forms to deviate from the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的报告。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丁建新教授从主体间性、功能进化论、社会生物学等视角,探讨了功能主义的新核心思想,指出历史行将证明,Halliday的理论将对正在兴起的关于人类本质的重新解释做出重大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周凌围绕先前语境知识与即时语境知识介绍了语境知识对非汉语本族语者礼貌性请求话语选择的影响。


  接着,我校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浩敏主持了学术对话,就语言学实验的意义等话题邀请梁洁教授、丁建新教授、周凌副教授参与了讨论。


4月27日上午

讲座及对话


  4月27日上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徐杰教授做了《语法弱特征[+处所]在两类句法结构中的激活过程与激活成分》的报告,讨论了弱特征激活机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表现出的跨语言系统性差异及其理论意义。



  山西大学吴亚欣教授从会话的秩序性,方法的科学性,主位观察视角等方面阐释了会话分析的学理。


  浙江大学吴义诚教授基于自然语料对语言学界的几个学说进行剖析,说明基于“众人语感”的语料库可能是检验个体语感是否符合语言事实的最好方法。


  之后,我校外语学院张吉生教授主持了学术对话,徐杰教授、吴亚欣教授和吴义诚教授就语言学研究与人工智能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4月27日下午

讲座及对话


  4月27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何刚教授通过对比语用研究与别的语言科学研究的十个方面,说明语用研究的属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兢聚焦我国学前儿童语言与阅读教育一直以来的种种争议,介绍了基于实证研究的学前儿童语言与阅读教育改革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延宁教授以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为切入点,以历史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研究为基础,做了题为《我们的拉格郎日表述——语言学理论融合可能性的初步探索》的报告,尝试分析在语言学中建立通用参数以整合语言学理论的可能性。大会报告后,外语学院副院长杨延宁教授主持了闭幕式。


  参加论坛的师生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对学术对话环节印象深刻。来自不同学派的专家就不同学术问题进行交流和辩论,拓展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加深了对相关语言学问题的认识。


  同时,参会师生也对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连续三年举办“大夏跨学派语言学论坛”表示感谢,认为该论坛对促进不同语言学学派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夏跨学派语言学论坛是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通过论坛的举办促进了语言学学者间的交流,分享不同学派的学术前沿,感受学术思想碰撞,研究未来挑战。


  外语学院将继续着力提升学院的学术科研实力,以重大项目、论坛和各类学术活动为依托,增进学术交流,提升学院学术研究活力。



论坛历届掠影




编辑:冯烨 谢雨欣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