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2-16日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方向举办的理论语言学工作坊及相关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受外语学院副院长杨延宁教授的盛情邀请,经过何刚教授的细致安排及博士生武保勤同学的联络协调,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圣巴巴拉语料库创制人、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语言学系教授约翰-杜布瓦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语言学系教授、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教授米拉-阿瑞尔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的主题讲座报告会。


  外语学院副院长杨延宁教授主持了12日下午在外语学院319会议室举办的工作坊。阿瑞尔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异同,并回答了在座听众提出的有关“真值语用学与一般语用学的关系、格莱斯会话含义、级差隐含等问题;接着,杜布瓦教授精当地结识了他对 “语法十二条原理/原则”的新解,充分引起了现场所有听众,甚至社交平台观众的浓厚兴趣,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15日下午,在第一教学楼109报告厅,约翰-杜布瓦教授教授以英语中自然发生的互动语料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分析对话中共鸣和参与的理论和方法。围绕语调单元在对话中的作用,他提出了四个主题:

  •耦合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情感可以促进互动中的耦合。

  •进化在多个时间尺度上塑造文化/语言。

  •韵律生态位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提供了最早且持久的结构性启示以及语言在对话耦合系统中的演化。

  米拉-阿瑞尔教授做了关于数字的独特性的专题报告。她认为语言数字系统非常不同和独特,它提供了相关语义领域的一个非常密集的划分。在直接语义邻域(如4,6,for 5)中存在数量异常多的相似的数字表达式,而且这些数表达式在单个参数上存在差异。因此没有必要调整数字表达式的含义('N'),因为它们已经足够多了。因此,数字表达式的密集供应使它们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和字面上的忠实(即解释为“恰好N”,阻止对相邻数字表达式的侵犯)。此外,历时的变化是由不同语境的使用引起的。由于数字往往不经由语境的调整,它们的意义也保持着历时的稳定。

  两位教授为听众们带来的“数字词的认知语义解释”“生命的耦合: 对话生态位中的情感、认知和互动”专题报告,从人类生命的生物关联、生态关联、机械齿轮绞合、人际交织、社会交织、会话交织等层次去理解生命体相护关涉、配对、交织、绞合等意义产生的方式;数字作为语词的语义关系发生方式,文化语义和社会复制等问题,分析深入,观点深刻、视野高远,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


  参加这次工作坊和讲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英语专业本科生,专任教师,以及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外国留学生等。为期四天的学术盛会让与会者收获颇丰,负责活动筹办的武保勤同学说:“无论是丰富有益的讲座还是热烈专业的学术探讨,参加会议的师生都充分融入其中,同时,本次工作坊也为学者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与会的外籍专家也表示,这次工作坊及讲座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以后能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开展更加深入的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