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3日星期三,日系在第二教学楼221行了以“万叶时代的风流文化为题座。主人是来自杉达学院外文学院的教授——胡志昂老。本次座由日系尤海燕老主持,面向“东亚文化视野下的语言文学”的全体选课学生和其他听讲师生,潘世圣老师、尹松老师和外教田老参加。

  胡志昂老师曾获得“日本上代文学奖”,对中日两国的古典文学都造诣颇深。开头便以石川女郎与大伴宿田主的问答诗歌中出现的“风流士”为线索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吟味万叶风流之旅。为寻得“风流士”的影子,大家的思绪被引至魏晋时期,中国史上政权更迭频繁但思想也更为自由开放的时代。魏晋时期的雅士不流世俗,有其风流佳话流传后世的司马相如,也有蔑视俗规才情放纵的竹林七贤等等……在一番追根溯源的考察后,我们了解到万叶时期文人有钟爱将和歌创作与汉文典籍故事深度结合的倾向,日本的万叶风流正是受魏晋风流文化影响而生。胡老师通过赏析大伴旅人等歌人万叶时期的作品,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竹林七贤、老庄思想其实在日本名门中的知识阶层相当流行,点明万叶时代的文人善于运用依托魏晋风流依托老庄思想表达处世姿态的手法来进行自我主张,体现独自特色的特点。侧面反映日本贵族中的文人雅士受魏晋风流影响之深……

  除考察魏晋风流同万叶风流间的文本联系外,胡老师又分析梳理了在日本汉文学的从流入到扎根的过程后,又从历史政治的角度考察,强调在万叶时代贵族是话语权力中心,贵族决定了律令制新时代的文化语境,影响文人的审美趣向,使得汉文学能够在日本扎根,甚至同”和文学”相互交融发展。胡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又富有洞见,同学们十分享受这次讲座。

  提问环节,同为日本文学研究学者的潘老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在研究日本古典文学时有两种倾向。中国学者倾向于强调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学者则强调并不是对中国古典单一的复制模仿,有借鉴但其内核仍是日本性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种倾向?对此,胡老师回答,“日本文学有自己的独自性。尽管日本文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时脱胎于汉文学,但在对中国古典的学习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的模仿,就如同大伴旅人虽然借鉴嵇康的《琴赋》、老庄思想的典故,但目的是借此来表达自身处境,主张自我,即,借依托魏晋风流表达自身处境的手法进行自我主张,其内核的本质是个人的,是具有独自性的。”

  作为本学期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课程的收官之作,胡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之旅。胡老师的考察角度之新颖、内容之深刻,无不令同学们钦佩。这一次的讲座不仅带同学们体验了万叶风流,也为对文学研究有兴趣的同学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和模式,在场师生都收获颇丰。 

撰稿 于洋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