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下午,应外语学院口语教学研究中心老师邀请,牛津大学郝原悦博士于外语楼223室与外院师生分享了语音测评的最新理念与发展趋势。郝原悦博士是2014级届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校友,近年来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对语音测评和语言测试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在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郝原悦学长回到校园,与学弟学妹们交流自己的学习研究经验,介绍语言测试的有效方法和科学理论,同时为英语系学生的科创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学长的分享为我院口语教学与测试研究提供了更为前沿的视角,同时也为对该领域有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同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讲座开始时,郝原悦博士结合了雅思、托福、四、六级等国内外官方口语等级量表,介绍了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和易理解度(comprehensibility)以及它们在口语测试中的地位。同时,郝原悦博士举例介绍了当今计算机自动语音识别与评测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发展趋势。

接着,郝原悦博士分享了他对二语英语韵律特征所做的系统性综述(systematic review),并介绍了系统性综述的要求:与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相比,系统性综述的要求更高,如需要把与话题相关的所有文献做出十分详尽的综述,并且至少需要两个人进行综述等。而对于如何写传统文献综述,郝博士指出了一些常见误区,如简单罗列国内外作者文献而忽略研究话题之间的关联性,这就会导致综述缺乏逻辑性和专业度。相比较而言,系统性综述对特定研究话题的覆盖面更为广泛从而更加客观。

随后,郝原悦博士从研究方式、研究内容、评分方式、评分者是否为母语者等方面分享了他得出的初步研究结果,并提出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且评分者在评分时需要进行严谨的效度验证。最后,郝博士还指出测试不能拘泥于书面的考试,在普通的英语课堂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法进行问答也是有效的测试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如今双减政策下,教师更应该思考在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书面测试的同时,如何有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寻求多样的测评形式与方法。例如将测评与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相融合,利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阶段性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在互动环节,刘森老师高度评价了“系统性综述”,指出这种研究方式对于在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样适用。曹静同学对于系统性综述的编码过程(coding)及其作用提出了疑问,郝博士结合自身的研究进行了解答,并表明这是系统性综述的重要过程。
在讲座的尾声,本科生科创团队与郝原悦博士进行了交流。房璐同学作为代表,分享了本科生科创团队正在进行的“基于华东师大《语音能力评测量表》的新闻播报语音学习实证研究”项目,郝原悦博士对该项目进行了高度认可,并从伦理角度提供了建议,同学们受益匪浅。对梁瑞雪团队的“语音pronunciation A+软件设计与平台开发”科创项目,郝原悦博士对同学们将语言评测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肯定,同时也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语言测评与反馈不应该局限于单音的发音,可以结合市面上现有产品中的不足,对语音的重音和语调测评进行尝试,在技术允许的前提下,利用语言学专业的理论优势,设计出一套规范、有效、专业的测评与反馈模式,真正将语言测试的核心与科技智能相结合。


本次讲座郝原悦博士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语音测评在二语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着重分享了其在做系统性综述中的收获与启发,参会的师生都受益匪浅,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