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第五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决赛暨本科生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行。本届大赛中,德语系2021级本科生胡若宇获文学赛道一等奖,2021级本科生周子仪获跨文化与区域国别赛道一等奖,2022级本科生姚远获文学赛道二等奖。德语系冯晓春副教授、魏子扬博士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自2021年首届赛事启动以来,我校德语系学子已连续五年积极参赛,今年首次进入决赛并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充分展现了德语专业在本科教育领域的深耕成果,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术潜能。

参赛选手与指导老师共同参加开幕式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由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于2021年发起,是国内德语专业最重要的赛事之一。比赛旨在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培养外语类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要求,并为中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打造跨校、多领域科研创新与实践交流的平台。

本届大赛设“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与区域国别”三个赛道,共吸引了全国52所高校的140支队伍、180名德语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赛程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大赛全程匿名,初赛为学术论文网络评审,决赛为线下学术项目答辩。经过初赛评审,三个赛道共有30人闯进第五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决赛。

胡若宇现场答辩

周子仪现场答辩

姚远参与线上答辩

胡若宇以瓦尔特·本雅明的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阐释了汉德克说话剧作品《骂观众》中对于古典概念运用和回应,总结了青年汉德克在进行文学探索时初步形成的文学创作理念,为汉德克说话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周子仪立足议程设置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与语料库研究阐释了德国媒体塑造的上海形象,归纳得出上海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姚远选择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为主要研究文本,以音乐学的新视角,探究二十世纪的魔鬼契约与十二音体系的内在联系。三位同学研究对象、方法各不相同,论述精彩,语言精炼,在初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在决赛答辩环节充分展示了杰出的科研素质、思维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位同学奖状

指导教师奖状

德语系始终将本科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通过个性化学术引导、创新项目孵化及学科竞赛支持,系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从而推动专业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期待德语系师生在未来的赛事中继续同心协力,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