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是一种信息传播,由于口译过程具有“即时性”和“源语一次性发布”的特征(王斌华,2019:66),源语语言形式稍纵即逝,无法长时间保留在译员记忆中。因此,口译中译员是在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基础上以关键信息为突破口、依据信息间的关系实现对序列信息串的理解。交替传译中译员有条件获取更多上下文信息。因此,交传的翻译单位应该是语篇。

  由于时间压力和交际需求,较之其它层次的组篇机制,交传中译员主要是利用语篇结构来提取信息(Hatim & Mason,1997:41)。那么,从交传信息处理的角度,应如何界定语篇结构的内涵?译员是如何基于语篇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基于语篇结构的交传信息处理过程对于口译研究又有何意义?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基于交替传译信息处理步骤,交传中语篇结构应该被定义为“关系结构”。具体来说,是以逻辑语义关系为核心的多层级关系结构。这种关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结构关系,不依靠关联词语等语法标记,也不受时态和句法的束缚。交传信息处理过程就是译员在认知系统的不断参与下,通过判断推理最终解决语类系统中各类关系的过程(刘和平,2005:110)。

  一、基于语篇结构的交传信息处理

  语篇中信息具有主次之分,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要求交传译员在理解源语信息时须首先抓主要信息。因此,源语信息的理解过程是信息由繁化简的过程。

  (一)识别源语语篇结构——信息由繁化简

  语篇结构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在源语理解阶段,译员首先需要识别微观结构。译员在接收到源语信息后第一步是判断基本命题间是否存在逻辑关系。相邻两个命题未必一定存在关系。有可能是后一个命题与前面多个命题在更高一层存在逻辑关系;也有可能是由于讲话人言语计划不周导致在讲述过程中出现信息杂糅。针对第二种情况,译员需要进行信息重组,将存在直接关联的信息放在一起。因此,逻辑关系是信息重组的依据,信息重组是提取核心信息的前提。

  在确定完微观结构之后,译员需将若干微观命题生成一个宏观命题,从而识别出与其他宏观命题之间的关系,即宏观结构。宏观命题的形成是对信息理解的结果,需以逻辑关系为基础,运用宏观规则。宏观规则是van Dijk(1980:45-49)提出的语义信息压缩规则,包括删除、选择、概括和组构。删除规则是指删掉无关紧要的信息。此处“无关紧要”是指删除后不会影响其他信息的理解。这类信息通常表现为由“重述关系”连接的重复类信息和“阐述关系”连接的修饰或详述类信息。重复类信息一般是前文提过的旧信息。选择规则和删除规则类似,都是留下重要信息而去除次要信息。但不同的是,选择规则中被去除的信息的含义是包含在保留信息中的。概括规则是指通过归纳的方法运用上义词将若干微观命题概括为一个新的宏观命题单元。概括规则“以严格的语义蕴含为准”(王全智,2001:9),所选的上义词应包含所有微观命题的共同属性。这一规则通常适用于列举关系所连接的信息。组构规则也是一种概括操作。但它不是简单地寻找微观命题间的共同点,而是基于更深层次理解之后的提炼。新形成的宏观命题是若干微观命题融合后所形成的更高一层的心理知识单元(熊学亮,1996:20)。交传中组构规则的运用往往决定了译员能否顺利理解源语内容。因为如果译员无法将若干微观命题通过认知加工生成新的宏观命题,就无法将这部分内容与其他内容建立联系,就可能造成理解上的脱节。尤其是对于具有推理关系的信息,如果译员无法加工出原因,便无法推理到结果,因此也就无法形成连贯的理解。

  (二)建构语语篇结构——信息由简化繁

  在交传产出阶段,译员依据源语宏观结构布局译语信息。但是,交传不是概括大意,而是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所以,译员在宏观结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构建微观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话语内容。与识别源语宏观结构过程相反,译员在建构译语语篇结构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反宏观规则”(钱敏汝,1988b:128-129),即补充、分离和详述。“补充”规则与“删除”和“选择”规则反向,即补充出源语中的次要信息。但是,译员须视情况而定。为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译语中一般对重复信息或已被其它内容包含的信息不予恢复。而对于和主题具有“阐述关系”的信息,译员应尽可能在译语中呈现,但所占用的精力不应影响到其对主题信息的处理。分离规则”是“概括规则”的反向,即用下位概念将核心概念进行下层深化。这一规则在口译中比较常用,它的特点在于:即便译员没有完全补充出所有下位概念,也不会对整体信息的传递造成实质性影响。“详述规则”是“组构规则”的反向,即在框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行为或事件的条件、原因以及其他正常组成部分。运用这一规则的关键在于把握微观结构。由于微观层面上逻辑关系是译员形成新的心理框架的关键,因此译员只要抓住它便可以很快回忆出微观命题的内容。

  二、基于语篇结构的信息处理对于口译研究的意义

  在口译评估领域,“忠实”是信息一致性的重要指标。忠实应从“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两方面考察。当前的评估量化手段主要着眼于“信息数量”,而“信息质量”还需关注语篇结构:首先,语篇结构将信息的重要性区别开来。宏观结构所承载的信息是重要信息,因此是口译产出中须首要体现的。而微观结构所承载的信息重要性相对较弱;其次,语篇结构的核心“逻辑关系”是决定信息忠实于否的关键;再次,由于口译中译员是在语篇层面加工信息,因此对信息单位的评估应突破语言形式的界限。

  在口译材料难度分级领域,目前口译材料难度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词长、句长和信息密度。但是,有些错误虽然发生在词句层面,原因在于没有建构起正确的语篇结构。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口译材料难度分级时,应考虑源语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具体来说,可关注两个变量:源语中逻辑关系的种类和其在语篇中的位置。语篇结构为口译材料难度分级提供了新视角。

  口译的对象是信息。信息虽然通过语言呈现,却并不受到语言形式的限制。语篇结构决定信息的本质。忽视语篇结构,译员很容易迷失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个别语言现象中,无法有效传递信息、实现交际的目的。

作者简介

  原蓉洁,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讲师、明园晨晖学者。翻译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口译教学与实践。主持上海市哲社青年课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研究项目、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海外发文项目等多个课题。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