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外语学院绘“身”绘“色”性教育暑期实践团队赴崇明区长兴镇同心村,为那里的小朋友们带来了别具特色的课程。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团队成员咨询了社会发展学院社工系副系主任何珊珊老师,获得了儿童青少年性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小组成员通过多次讨论,查阅、比较了相关性教育书籍,决定以英语、俄语、德语绘本和视频课件等方式普及儿童性教育,提高孩子们的自我安全意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板块:认识我的身体、我是怎么来的、性别平等、青春期变化、预防性侵害。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团队成员分发回收了两次调查问卷,以便分析比较教学有效性,发现课程有点与可能存在的可以进一步完善之处。
开班仪式
课前,队员们采访了参与课程的孩子们。许多孩子表示自己在学校里从未接触过相关课程,并认为这样课堂形式很有趣,愿意参与,因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更好地保护自己。
孩子们填写问卷
上课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绝大部分孩子都对性教育的话题表现出羞涩与好奇,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求知心,却又因为羞耻心而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引发抗拒心理。在涉及到男性女性生殖器官的时候,会有一部分孩子表现出害羞,甚至发出“哎呦”和笑声来化解尴尬。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虽然看上去他将自己的头低了下去,甚至扭过头不看大屏幕,但他默默地记住了所有课程的生理卫生知识,并且在同伴们一齐回答问题时,嗓音洪亮、答案准确。
孩子们认真听讲并主动发言
授课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很多孩子都存在避免说出生殖器官、羞于开口提问的问题。为了更好得了解孩子们害羞的原因,在课下,队员们对孩子进行了聊天式的简单采访。有一个上课很积极踊跃的小女孩告诉队员,她知道问题答案,但是因为害怕同学会笑话自己,就放弃了。这也是其他很多受采访孩子共同的担忧。了解到这一点,队员们一方面继续积极引导,让孩子们建立信心和勇气提出问题;一方面不断微调授课语言和课件顺序,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接受。最终,这个小女孩勇敢地回答问题,并且带动了课堂上的其他孩子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
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
课堂上的教学需要结合课下的亲子交流才能达到最佳反馈效果。因此团队成员们在课下对一部分家长进行了采访。家长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性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家长们坦白道,在遇到孩子提问性方面的问题时,他们不知如何接话,不知从何讲起。他们对开设这样一门暑期课程感到高兴,并且表示会重视以后孩子发育成长中的后续教育。对于课程设置的绘本与视频结合的教学手段,家长们也给予了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