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讲座回顾 | 孙建军:从近代词汇交流史看中日外交条约文本的话语转换

发布日期: 2022-12-14   作者:   浏览次数 10

  为纪念日语专业成立50周年,日语系本学期举办了系列学术演讲。2022年12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日语系孙建军教授应邀以“从近代词汇交流史看中日外交条约文本的话语转换”为题,面向本校以及来自国内外学界的200余名听众作了在线演讲,演讲会由唐权老师主持。

  孙建军教授的研究以词汇史见长,特别关注汉译西书中的近代汉字词,日本学界称之为“新汉语”。在本次演讲中,孙教授从词汇史的角度出发,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仔细梳理三个语词的来龙去脉,由此展示了近代东亚“话语转换”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侧面。

  孙教授关注的第一个词是“美国”。“何以为美?美这个字为何成为现代美国国名翻译的主流?”。由此问题出发,在博搜现存汉译西书以及条约文本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一词在汉译中的各种译语,如“亚莫利加”、“美利坚”、“合众国”等。与此同时,孙教授还特别关注作为译者的在华传教士,介绍了伯驾(P.Parker)、裨治文(E.C.Bridgman)、卫三畏(S.W.Williams)等人的著作以及他们在中美签订《望厦条约》过程中的作用。汉语中最终选择“美”字作为国名的译语,可以说正是他们选择的结果。

近代来华的三名美国传教士

  孙教授介绍的第二个例子,是日文中的“大统领”一词。他指出,该词实际上也是源于晚清的汉译西书。裨治文著《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一书中,便曾将president一词翻译为统领。另外,早在1833年就有“统领”,“元首”等译词也早已出现在清朝典籍中。

日美两国国书的日文本 

  1850年代日美两国在外交交涉的过程中,由于美国人并不熟悉日本文字,所以汉文成为国书的基本文本之一,其中出现了“亚美理驾大合众国大统领”这样的表达,由此成为现代日语中的大统领一词的来源。

汉译西书《大美联邦志略》的各种文本 

  孙教授介绍的最后的一个近代词是“友好”。该词虽然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存在,但一般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作为表示外交理念的用法则不存在。孙教授梳理了近代以来的外交文献,包括《南京合约》,《望厦条约》中出现的“和平”,“友爱”,“和好”等词极其英文原文,指出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中,第一次在两国条约中出现了“友好”一词的用例,而负责天津条约中文译本的则是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在此之后,“友好”作为外交用语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并于1871年出现于中日修好条规的草案,之后广泛用于当时清日朝美四国的外交文献。

日文本《日清修好条规》的文本

  在讲座的末尾,孙教授从词汇学的角度总结了三个外交词汇的各自特点,比如“美国”“大统领”属于新造词,而“友好”则属于转用词,此后经由中日,中美,美朝等国际往来广泛传播,又成为了一个借用词。

  讲座结束后为提问和互动环节。唐权老师简短回顾了孙教授的演讲内容,并言及词汇史研究者“一词十年”的苦乐。之后在提问和互动的环节中,本系陆留弟、尹松两位老师、日本成城大学的陈力卫教授、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博士生虞雪健、日语系研究生吴官政等同仁先后发言和积极参与讨论,讲座最后在和气融融的气氛中顺利结束。